|
|
|
|
 |
|
作 者:宿艷霞、陳峰、宿艷麗、宿武林
摘 要:
目的:通過測定山參、移山參、山參原料貨、趴貨、池底參中人參皂甘含量及薄層鑒別達到對山參內在質量控制。
方法:用薄層色譜法對山參的有效成分進行鑒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山參的人參皂甘Re、Rg1進行含量測定。
結果:30年以上的山參,人參皂甘Re+Rg1含量達到0.90%;山參原料貨人參皂甘Re+Rg1含量達到0.31%;池底參人參皂甘Re+Rg1含量0.99%;移山參參皂甘Re+Rg1含量達到0.4%。
薄層鑒別:山參、移山參薄層圖中除與對照品、對照藥材有相同的斑點外,山參、移山參薄層前沿各有一個斑點,而人參對照藥材薄層前沿沒有這些斑點。
結論:本法簡便易行,準確度高,可作為山參質量控制用。
關鍵詞:山參 趴貨 池底參 山參原料貨 人參皂甘 色譜法
人參系五加科(Araliacecve)人參屬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er)為我國東北特產名貴中藥。
野山參是人參中的一個品種,是指自然生長於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參。最近新的提法野山參的定義還包括林下籽,生長在深山密林中經若干年後,能完全體現野山參特徵的可視為野山參。
多年來山參的真偽鑒別仍然依據形態鑒別為主。對山參內在質量的檢測有所忽略,只要是形態好就可以列為一等品。而且在形態鑒別上,國內的標準不統一:如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把生曬山參歸屬到人參項下,對山參的性狀描述不夠完整,在實際質量認定的操作中很容易出差錯。對山參的形態鑒別缺少五形六體的詳細描述。鑒別項:沒有山參的鑒別內容。含量測定:對山參總皂甘。單體皂甘含量沒有限量現定。質量鑒別時出現不可操作性。而國家技術監督局制定的山參分等質量標準對山參的定義和山參形態的描述較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但也存在問題。例如:在山參鑒別上沒有薄層鑒別項,沒有特徵性的含量測定,只有對山參原料貨在有爭議時才測定人參總皂甘和人參單體Re+Rg1、Rb1的含量。這樣會造成很大的鑒別漏洞,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有 一批「專業隊」專門用園參加工制做「工藝參」。按山參的形態特徵用人參為原料進行粘合拼接,使之外觀與野山參一樣。並大量出售「工藝參」。不法商人買去後充當野山參,牟取暴利欺騙消費者。衝擊了國內的野山參市場。所以山參內在質量的檢驗研究勢在必行,山參的質量標準有待統一和完善。
本文通過對山參的鑒別及含量測定研究,揭示山參內在質量檢查的必要性,為控制山參的內在質量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1、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日本島津CLass VP5.0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器:SPD-10AVP、泵:LC-10ATVP、色譜柱:依利特C18柱、超聲波清洗器:天津塞多利斯儀器廠生產、電熱鼓風乾燥箱、三用紫外分析儀、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儀器廠生產、甲醇:(分析醇)天津化學試劑廠生產、乙腈:(色譜純)天津四友試劑廠、正丁醇:(分析純)天津化學試劑廠生產、醋酸乙酯:(分析純)天津化學試劑廠生產、氯仿:(分析純)天津化學試劑廠生產、人參皂甘Rb1、Re、Rg1對照品:中國生物製品檢定所提供、山參、山參原料貨、移山參、趴貨、池底子、人參:由吉林人參研究院提供。
1.2 鑒別
取供試品(研成粉末過四號篩)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100ml,加熱口流3小時,棄去氯仿液,藥渣揮去氯仿,連同濾紙筒移入具塞錐形瓶中,加入水飽和的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過液,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ml分鐘,濾過,濾液1Oml,加3倍量氨試液,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乾,殘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對照藥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人參皂甘Re、Rb1、Rg1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2mg的混合溶,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溶液各1∼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厚500μm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l5:44: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O%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螢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的三個紫紅色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相同的一個黃色和兩個橙色螢光斑點。山參、移山參薄層的前沿各有一個斑點,而人參的薄層前沿沒有斑點。
山參薄層鑒別圖

(1.山參 2.對照品Rb、Re、Rg1 3.移山參 4.對照品Rb、Re、Rg1 5.人參對照藥材)
1.3、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D)測定。
1.3.l、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0.05%磷酸溶液(99:40O)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按人參皂甘Re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1.3.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100ml,加熱回流3小時,棄去氯仿液,藥渣揮去氯仿,連同濾紙筒移入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水飽和的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過滾,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置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甲醇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3.3、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對照溶液各10μl與供該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人參皂甘Rg1(C42H72O14)和人參皂甘Re(C48H82O18)的總量不得少於0.4%,人參皂甘Rb1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西洋參項下含量測定進行檢測。Rb1的含量不得少於0.6%。
2、結果與討論
2.1 薄層鑒別上有30年的山參及移山參在薄層的前沿各有一個斑點可能是山參中極性很小的組分富集到薄層前沿形成一個斑點,而人參對照藥材的薄層前沿沒有斑點,經多次重複結果相同。此項結果與楊文志報道的山參鑒別結果相一致。薄前沿斑點是什麼物質有待進一步揭示,很可能是山參特有成分。
2.2 從含量測定上看對30年以上的山參、池底子參、人參皂甘Re+Rg1含量在0.90%∼0.99%,15年以上移山參人參皂甘Re+Rg1含量0.4%,8年∼10年生趴貨人參皂甘Re+Rg1含量在0.28%∼0.39%,山參原料貨人參皂甘Re+Rg1含量0.31%,≤0.40不符合山參分等質量標準要求,人參皂甘含量測定詳見表1。
在形態鑒別上趴貨的形態與山參有相似之處,但在內在質量上差距很大。山參原料貨內在質量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摻雜園參,或其本身人參皂甘含量處於下降期采收的。因此對山參原料貨必須認真的檢查內在質量。而對照藥材6年生的人參須Re+Rg1含量達到0.84%。18年以上的池底參,內在質量上已經達到野山參的標準。從內在質量上和外部形態上看池底參經若干年能具備野山參的特徵,也應當視為野山參。
表1 人參皂甙Re、Rg1、Rb1含量測定結果
|
生長年限 |
人參皂甘Re% |
人參皂甘Rg1% |
人參皂甘Re+Rg1% |
人參皂甘Rb1% |
山參 |
30年 |
0.477 |
0.428 |
0.905 |
0.710 |
池底參 |
18年 |
0.440 |
0.550 |
0.990 |
0.690 |
移山參 |
15年 |
0.121 |
0.279 |
0.400 |
0.600 |
趴貨 |
8年 |
0.110 |
0.168 |
0.278 |
0.420 |
趴貨 |
10年 |
0.140 |
0.250 |
0.390 |
0.430 |
山參原料貨 |
|
0.160 |
0.150 |
0.310 |
0.424 |
人參須 |
6年 |
0.474 |
0.371 |
0.845 |
0.295 |
2.3 HPLC色譜圖比較
山參、池底參、園參它們HPLC色譜圖在總體峰形上存在差別,山參、池底參兩者的峰形特徵很相近,而人參須與前兩者有較明顯的差別。
2.4「工藝參」鑒別
在山參鑒別過程中用放大鏡和CT掃瞄,TLC檢識,HPTLC測定都可以使假山參現出原形。因此山參鑒別應制定統一的質量標準,進行規範化管理。
摘 自:《人參研究》2004年第3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