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作 者:婁子恆、金慧、王明芝、楊文志
野山參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瀕臨滅絕的物種,理應得到有效的保護。但當今採挖野山參的行為沒有全面而有效的控制,只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野山參基本可以保護下來,導致目前野生資源貯量逐年減少,每年下山的野山參數量迅速遞減人工培育的山參日益增多。種種非正品山參充斥市場,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導致了市場的混亂。另外國內對移山參、充山參和各種類似的偽山參沒有統一或明確的定義,市場上經營者喜歡用野山參或移山參的名義銷售各種非正品山參,甚至一些長脖型的園參也常常充當移山參混入市場,進一步攪亂了山參市場的秩序。因此對野山參和各種非正品山參的分類是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對野山參的鑒別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別對鑒別工作,還要開展大量的科學研究,提出切實可行。便於操作的鑒別依據,克服目前只從形態特徵區分山參的弊端,增加可量化的指標,把山參鑒別從神秘的氛圍中解放出來,增加透明度,少一些感性認識,多一些理性判斷,增加科學性、實用性和有效性。
從理論上悅,對鑒別而言,觀察應全方位,對比要多角度;而對分類而言,區分應有原則,命名要科學。應該把種子來源、生長環境和生長年限作為山參分類的三項原則。所謂種子來源,就是看所生產的商品其種子來源是園參還是山參。純正的野山參是純的野山參種子萌發而自然生長的。所謂生長環境,就是指所生產的商品是在野生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還是在人為的管理條件下生長的。野山參是在野外的自然條件下生長的。生長年限長也是純山參的一大特徵,一般上檔次的野山參生長年限都在50年以上甚至更長,而一般的山參種類多在10年以上2O年以下。野山參的很多形態特徵是由於生長年限長而逐漸形成的。而其它類型山參由於生長年限短,雖然具備了野山參的某些特證,但總體上與野山參相比缺少靈氣;另一方面,生長年限長,則山參的形體大,有效成分含量高,等次大,價格高。對野山參如此,對其它類型山參也是如此,因此,以上三原則不僅對分類有重要意義,對鑒別也有應用價值。
1、山參的分類
目前對山參的分類有幾種看法,一種是分為三類,野山參(純山參和山參艼變)、育山參(籽海、籽貨)和移山參(小山參移栽的山參、趴貨、池底子參、石柱參等、趴貨又包括小栽子上山和老栽子上山,池底子參又包括大池底即撂荒棒棰和小池底子參)。另一種分類方法是分為四類,野山參(純山參、山參艼變)、(移山參(山趴)、育山參(籽海、籽貨)、充山參也叫類山參(小栽子上山、老栽子上山、撂荒棒棰、小池底子和硬底參如石柱參),還有的將人參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和園參三類,國家新近制定的移山參分等質量標準(討論稿)將移山參定義為:人為的移動或播種,自然生長若干年以上,略有野山參特徵的統稱移山參,這一點和把人參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和園參的分類基本一致。
2、各類型山參的傳統定義
2.1、野山參
指在自然環境中生長,沒有任何人為干預的山參,種子通常被鳥類吞食後排出而自然傳播,即真正的野山參種子萌生的,又在野外生長若干年的人參才是野山參,包括典型的「純山參」和畸形的「山參艼變」。
2.2、山參艼變
山參在生長過程中,因某種原因,如被人或野獸踐踏,荒火燒、野鼠咬食、蟲害咬傷,腐爛病等使主根毀壞爛掉,但不定根(艼)仍然存活繼續生長,從而代替了主根,這樣長成的山參稱的「山參艼變」。
2.3、移山參(山參趴貨)
指採得的野山參,因為小,重量不足或來不及賣出,就把它重新埋在山野之中,令其自然生長,若干年後挖出,這樣的山參叫移山參。
2.4、籽海(籽貨)
指將國參的種子人工撒播於山野裡,令其自然生長發育,經20∼30年後采收。也叫山籽參、林下籽。
2.5、籽趴
指把園參種子播於園參畦床內,在人工看管下令其自然生長,一直生長經10∼20年後採挖的人參。趴不住又移栽的稱「秧趴」。
2.6、池底參
指老參地或園參舊栽培地採挖後被遺漏下來的人參,自然生長多年被發現,稱為池底參,當地參農叫「撩荒棒棰」。
2.7、老栽子上山
指從作貨園參中挑選五形全美近似山參形態的人參,經人工修整後埋在山野裡,任其自然生長,20∼30年後採挖,被稱為老栽子上山。
2.8、小栽子上山
指從移栽參苗中選五形美的參栽,栽值在山野裡任其自然生長若干年後採挖
的,被稱為小栽子上山。
2.9、硬底參
采收園參時,選五形全美的重新栽植於參畦內,畦底壓實不再倒畦,經若干年後採挖稱為硬底參,也叫園參趴貨。
2.l0、石柱參
選用長脖品種的種栽,栽培在深山貧瘠的土壤中,15年以上出貨。
3、野山參的鑒別
3.1、野山參的形態特徵
長白山區參業工人和老參農中流傳著一首識別老山參的歌謠: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園蘆棗核艼。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請。珍珠點點綴須下,具此特徵野山參。另一首經驗詩為:山參形態顯伶俐,馬芽蘆碗短橫體,肩紋緊密細結皮,支腿清稀珍珠須。
目前基本採用性狀經驗鑒別法,即「看五形、識六體」。五形指須、蘆、皮、紋、體,六體指靈、笨、老、嫩、橫、順。
須:皮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
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二節蘆:具馬牙蘆和園蘆者。
三節蘆:有馬芽蘆、園蘆和堆花蘆。
a.馬芽蘆:根莖上莖痕明顯,形如馬芽狀,多在根莖上段。
b.園蘆:根莖上的莖痕年久長平,形如圓柱狀,多在根莖基部。
c.堆花蘆:根莖上莖痕緊密,集聚於四周,狀如堆花。
竹節蘆:根莖上莖痕雖年久但尚未長平,局部膨大形成竹節狀。
線蘆:因年限久遠,根莖上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雁脖蘆: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
皮:老氣,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
紋:在主根上部肩膀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
體:指主根,詳見六體。
六體:
靈: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分叉角度大。
笨: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兩腿粗細長短不勻稱者。
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緊實。
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多不是野山參。
橫: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側伸展。
順:人參根順理挺直,單腿,雙腿並擾,多不是野山參。
主要依據「五形」、「六體」、如前所述。強調一點,「蘆長碗密」是野山參的顯著的特徵,而圓蘆是野山參的一般特徵,同時野山參的艼總是自然下垂的,稱為「下順」,如果於「上翹」往往是趴貨。艼變山參必須帶有野山參主體或殘痕才能斷定,若兩者不明顯,往往難以確定是艼變山參。
3.2、山參和園參形態的區別
山參和園參形態的區別
|
山 參 |
園 參 |
根莖(蘆) |
細長,上端四面密生蘆碗,下部有圓蘆 |
粗短,一面或兩面生有蘆碗下部無圓蘆 |
主 根 |
粗短 |
順長,挺直 |
外 皮 |
主根上端有細密螺旋紋,皮老,紋深,黃褐 |
主根上端有粗糙的橫紋,皮嫩,色白 |
側 根 |
有2∼3個側根,互相叉開,分支角度較大 |
有的有支根2至多個分枝角度較小 |
須 根 |
稀疏而長,有韌性,不易折斷,上有明顯疣狀突起 |
鬚根較密呈掃帚狀,短而脆,其上疣狀突起無或不明顯 |
3.3、籽海(林下籽)的形態特徵
須:柔軟細嫩,須條短,但清疏不亂,珍珠點不明顯。
蘆:蘆頭細長,多數為竹節蘆或線蘆,沒有園蘆、二節蘆。乾貨蘆細瘦,蘆碗消失。
皮:細嫩,黃白色,光滑。
紋:有的有橫紋,但浮淺,無橫紋者俗稱「白胖小」或「小白臉子」。
體:靈體笨體都有,橫靈體多見。
腿:多為兩腿,較短小,勻稱。
芋:細長,有時長度超過主根,多數向下順生,棗核艼極少。
3.4、籽趴的形態特徵
須:清疏不亂,須條較長,嫩而脆,珍珠點扁圓而較大,但稀疏。
蘆:蘆直而長,蘆碗疏散,交錯互生,基部有圓蘆,但較短。
皮:皮較老,黃白色至黃褐色,緊實而粗糙。
紋:無螺旋紋,紋浮淺,不連貫呈半截紋。
體:多為橫靈體,少為順體。
腿:腿較長,2∼3支或更多,粗細不勻稱有時多拼在一起。
艼:較少或無,有的在蘆基生出「掐脖子節」。
3.5、趴貨
小栽子上山:蘆較長,碗較密,具二節蘆特徵,艼較大,粗細不均,有「毛毛艼」上蹺或旁伸,不順的少。
老栽子上山:外形與小栽子上山基本相似、鬚根短而嫩,須形如扇形或掃帚形。蘆碗多單側生或兩側生,皮多為黃白色,少為褐色。粗糙無光澤,橫紋粗而淺,不連貫,常延伸至根中下部,橫體或疙瘩體,少為順體。
3.6、池底子參
大池底(撂荒棒棰):蘆較粗,蘆碗稀疏,有時可見「二節蘆」或「縮脖蘆」、艼較粗大,有時呈現出「枝楞八叉」的樣子,無「棗核艼」或「蒜瓣艼」,上蹺或旁伸的多,下順的少,「毛毛艼」多見。
小池底:蘆細長,蘆碗稀疏,上細下粗,艼較少,多為「毛毛艼」。
3.7、山參趴貨(傳統移山參)
須:整體須型為扇形,鬚根細嫩色白。
蘆:由於移栽方向改變,形成拐脖蘆,蘆短,無三節蘆。
皮:粗糙,松泡,不緊實,黃褐色無光澤。
紋:橫紋粗而淺,不連貫,多為斷頭紋,紋延伸至根中下部。
體:橫、順、靈、笨都有,但中下部較肥大是其特徵。
腿:上粗下細,腿須區分不明顯,腿1∼2支或多支,分叉角度小,有時扭拼在一起。
艼:「棗核艼」多見,但中下部明顯膨大,亦有「毛毛艼」上蹺或旁伸的。
3.8、俄羅斯野山參
俄羅斯的野山參主要分佈於遠東地區,即靠近我國東北的區域,目前國內市場的野山參大多數出自這一地區,同時還有林下籽貨和林下趴貨,年頭也達到30年左右,比國內籽貨和趴貨生長年限長,形態特徵更貼近野山參,一般特徵是:艼帽大,呈蓑衣艼,主體皮白細嫩,體型順體多,皮粗糙,光澤度差,跑紋多,須偏短、須直、細、多,珍珠點不明顯,一般密度小,質輕,干品多抽溝,總體上說,俄羅斯山參和國內野山參相比,形態稍差,缺少美感。
3.9、朝鮮野山參
朝鮮和我國一江之隔,鴨綠江兩岸都是長白山野山參的分佈區,因此朝鮮每年也有一定量的野山參下山,但數量也不大,主要從集安、臨江等地進入國內市場。其形態特徵和國內野山參形態相似,但表皮深棕色,加工成干品,皮顯老黃色。
3.10、野生西洋參和野生人參的區別
國內目前的野生西洋參一般都是混入俄羅斯山參中,進入國內市場。西洋參和人參同屬不同種,在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等方面都有差異,人參藥性平,以大補元氣為主,西洋參性涼,以養陰生津為主,人參主含人參三醇和人參二醇,具抗疲勞和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西洋參主含人參二醇,有抗疲勞和鎮靜作用。形態區別如下:
|
野山參 |
野生西洋參 |
牙 胞 |
鴿嘴狀,漸尖 |
鷹嘴狀,嘴尖向下勾 |
蘆 頭 |
有圓蘆 |
圓蘆短或無 |
表 皮 |
表皮細膩,有光澤 |
表皮粗糙無光澤 |
珍珠點 |
多具珍珠點 |
少有珍珠點 |
相對密度 |
木質化程度高、相對密度小、質輕 |
澱粉含量高、相對密度大、質沉 |
綜上所述,目前在人參的品種分類上雖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可分為純山參、移山參和園參三大類。在山參的鑒別上雖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還不能滿足科學鑒別的需要。今後要在完善感觀鑒別依據的基礎上,深人研究內在成分方面的差異,為人參的商品分類和鑒別提供科學的依據,為規範市場和促進產業的發展服務。
摘 自:《人參研究》2003年第2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