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鹿血系梅花鹿或馬鹿等的血液。鹿血用於健身最早見於宋代《清波雜誌》,至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對鹿血的醫療作用做了詳細記載;「主陽痿、補虛,止腰痛,鼻衄,跌傷,狂犬傷,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帶下,諸氣痛欲危者飲之立愈。大補虛損,益精血,解痘毒、藥毒」。經近代臨床研究:鹿血治心悸、失眠、健忘、跌傷、抗衰老等。鹿血在中醫臨床上有重要地位。在民間亦廣泛流傳,用於治療風濕和類風濕症。
鹿血的化學成分
鮮鹿血含水分 80%∼81%,有機成分 16%∼17%,無機成分2%∼ 4%。據秦榮前報道,鹿血粉含水分1.7%,蛋白質 95.8%,脂肪0.1%,灰分3.0%。每100克血粉含鈣110毫克,磷59.2毫克,鐵250毫克,鋅5.78毫克,銅2.27毫克,錳7.44毫克,含能量681.6千焦。鹿血中氨基酸含量如下表
鹿血氨基酸含量(%)
名 稱 |
含 量 |
|
名 稱 |
含 量 |
|
名 稱 |
含 量 |
天門冬酸 |
8.609 |
胱氨酸 |
|
苯丙氨酸 |
4.857 |
蘇氨酸 |
4.311 |
纈氨酸 |
6.840 |
賴氨酸 |
6.223 |
絲氨酸 |
3.381 |
蛋氨酸 |
0.552 |
組氨酸 |
4.535 |
谷氨酸 |
6.954 |
異亮氨酸 |
0.456 |
精氨酸 |
3.457 |
甘氨酸 |
2.839 |
亮氨酸 |
10.625 |
脯氨酸 |
2.564 |
丙氨酸 |
6.747 |
酪氨酸 |
1.881 |
色氨酸 |
|
此外,鹿血中還含有多種酶類,尤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酶、脫氫酶,都具有抗衰老作用。還含固醇類、糖脂類、磷脂類、磷脂酰乙醇氨、磷脂酰膽鹼、溶血磷脂酰膽鹼、神經鞘磷脂等;脂肪酸類有硬脂酸、亞麻酸及亞油酸、油酸;多種激素有睪酮、雌二醇、雌酮、腎上腺素;嘌呤類有黃嘌呤、次黃嘌呤、腺嘌呤及鳥嘌呤等;噗林與維生素有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肌酐等,還含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若干種。
鹿血的藥理作用
鹿血的藥理作用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抗衰老作用
目前的抗衰老學說很多,研究的較為廣泛和深入,但還沒找出延緩衰老的秘方。不過普遍認為,哺乳動物的衰老是伴隨機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單胺氧化酶(MAO)活性增強,體內自由基(O2-、H2O2)積累,其為強氧化劑,在體內氧化細胞膜的不飽和脂肪酸,使酯質過氧化,形成過氧化脂質(LPO)並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各種酶難於分解的脂褐素,使細胞膜失去生理功能,組織及器官老化,代謝功能降低,睪酮合成功能受阻,使血液睪酮含量下降,導致蛋白質合成功能降低,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牙齒鬆動或脫落,性功能低下或喪失等。
口服鹿血,可以增加機體磷脂酰乙醇胺、磷質酰膽鹼。溶血磷脂酰膽鹼、神經磷脂及次黃嘌呤,抑止單胺氧化酶(MAO)活性,減少自由基形成。無機元素銅、鋅、錳及鎂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核心成分,有促進SOD的合成,並能激活SOD酶的合成和活化,促使O2-轉化成H2O2,確能促進谷胱甘肽的合成,並在其由還原形轉變為氧化形過程中吸收H2O2中的 O2,而使 H2O2還原成水。並在維生素E的作用下,保護細胞膜,提高組織器官功能。增強新陳代謝。降低肝、腦等組織器官的過氧化脂質(LPO)的含量。
口服鹿血,能提高血清睪酮含量。不僅能提高機體性功能,保護副性徵,還能在多種氨基酸的參與下,促進蛋白質的沉積,有壯骨骼、防牙齒鬆動和脫落的功能。
2、補血功能
經實驗動物證實,口服鹿血對失血性貧血有明顯的補血作用;對抗癌藥物環磷酰胺的骨髓抑制,有明顯的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對鹽酸苯肼溶血性貧血有保護作用。其中維生素E能保護細胞膜,鐵、鑽及多種氨基酸為血細胞成分,銅在機體內形成銅藍蛋白,促進鐵的吸收和運輸,鈷、維生素B6、維生素B12。,能激發骨髓造血。
3、抗輻射作用
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口服鹿血對鈷60輻射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4、抗疲勞作用
給小鼠灌服腐血,明顯地延長小鼠的游泳和抓護時間,具有抗疲勞作用。
5、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給小鼠口服鹿血,可延長小鼠的睡眠時間,比對照組長2.7倍,有明顯的中樞神經抑製作用。
6、對性器官影響
用小鼠實驗,口服鹿血能促進性器官的生長,長期服用有激素樣作用。
鹿血在臨床及保健上的作用
1、治療血液病
以鹿血浸酒,製成10%的鹿血酒,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對血小板減小症、白細胞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化學藥物中毒性貧血所引起的眩暈、頭痛、乏力、齒齦出血、失眠等症狀及血象均有改善。
2、治療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痛
以鹿血配成 15%的鹿血酒,適量服用,不醉為度,對風濕和類風濕症則有顯著療效。
3、治療失眠症
以鹿血與五味子各等分泡酒服,每日晚服50毫升,對失眠有明顯的療效。
4、治陽痿、早洩、腰痛、形寒肢冷,婦人性冷淡、頭暈、目眩、精神不振等症
以鹿血與靈仙牌、蛇床子等配伍,浸酒。日服3次,每次 10∼ 20毫升,有效率達 95%,沒有副作用。
鹿血製品
1、鹿血粉
鹿血粉是鮮鹿血經脫水而得,含水分5%∼8%,l噸全血可加工成2千克血粉,含蛋白質80%。血粉便於保存,運輸和應用。鹿血粉的製作方法有多種。
(l)直接乾燥法採得鮮鹿血之後,直接放在平底淺盤中,70∼80℃)烘乾或日光曬乾,干血呈黑色塊狀,可直接包裝出售,或粉成細末,孔徑0.44毫米(40目)過篩,包裝出售。
(2)水煮乾燥法將全血倒入大口徑容器加熱,因蛋白質在70℃時凝固,液體成分被釋出。為了去掉其中的水分,可用人工擠壓或機械擠壓除去水分,然後烘乾或在日光下自然乾燥。
(3)真空乾燥法鹿血採集後凍存,然後在真空乾燥機內乾燥。成品血粉為淺紅褐色,質量上乘。
2、鹿血酒
鹿血酒有單昧鹿血酒和復方鹿血酒,單味鹿血酒除全血酒外,還有脫纖維蛋白酒和血漿酒。
(1)全血酒系單味鹿血酒,是只用鹿血與50度白酒泡,鹿血含量在10%∼15%即成。
(2)脫纖維蛋白酒是在采血時,用竹筷纏上紗布,在接血容器內不斷攪拌,血液纖維蛋白被攪在紗布上。由於纖維蛋白被提出,血液不凝固,用這樣的血做成10%∼15%的鹿血酒,靜止時,底下有固形物沉澱,上部橙黃色透明,搖晃時沉澱物泛起,呈紫紅色混濁樣。
(3)血漿酒是將全血中有形成分全部除去,僅留血漿部分與50度酒混合而成,血漿濃度應為10%∼20%。鹿血漿酒呈橙黃色透明。目前市售的血漿酒濃度在3%,有的低於3%,似太低。
(4)復方鹿血酒是鹿血與中藥共同構成的鹿血酒,因藥用目的不同,所以中藥處方也不一樣。
例如,側重滋補的用人參、枸杞、蓯蓉、熟地等;側重風寒濕痛的則用五加皮。牛膝、防已等。現介紹一種補氣養血、暖胃散寒的鹿血酒。
配方:蒸黃精1250克、黃茂1000克、人參(去蘆)500克、炒萊菔子200克、五味子200克、陳皮750克、炒白朮200克、高良姜500克、肉桂100克、炒蒼朮200克。鹿角膠85克、丁香65克、淫羊藿100克。紅花65克、白糖19千克、50度白酒250千克、鹿血70千克。共17味藥,除鹿血、白酒、白糖外,計5215克。
製法:
冷浸法:除鹿血、白酒、白糖外,以上14味藥酌予碎斷,裝入布袋,置罐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白酒,密閉浸泡,室溫保持15℃以上,夏天30天,其他季節40天,每天攪拌一次。取出布袋,壓搾,搾出汁液澄清後,取上清液與浸液合併,加鹿血與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置45天,過濾。灌封。
預熱冷浸法:除鹿血、白酒、白糖外,將以上14藥酌予碎斷,裝入布袋,置罐或其他容器內,加入白酒蓋嚴,隔水加熱或用蒸氣加熱至沸,乘熱取下,全部倒入缸等容器中,密封,室溫保持15℃以上,夏天30天,其他季節40天,每天攪拌一次。取出布袋壓搾。搾出汁液澄清,取上清液與浸液合併,加入鹿血、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止15天,過濾、灌封。
性狀:本品為橙黃色澄清液體,氣芳香,味美,微甘。
功效:補氣養血,暖胃散寒。
主治:氣血虧,神疲力乏,胃寒作痛,食慾不振。
用法與用量:1次5--10毫升,1日2∼3次,溫服。
注意:孕婦忌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