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鹿胎為健康梅花鹿、馬鹿等新鮮或乾燥的胎兒。古時多為獵取野生懷孕後期母鹿,剖腹取出胎兒,連同胎衣、胎水一起入藥。由於野生鹿的減少,又是我國一類保護動物,剖腹取胎已不可能,所以現在的鹿胎多為家養鹿懷孕後期因事故死亡的胎兒、機械性流產的胎兒或難產助產不能成活的胎兒,以及那些初生尚沒吃初奶,或吃到初奶被捕殺的乳鹿(仔鹿)。梅花鹿胎干胎,四肢蜷於腹下,頭側彎貼胞的一側,橘黃色呈半球形,如系胎衣包裹,胎兒週身有數個紫褐色斑塊(胎衣子葉)附著。花斑明顯。鮮胎頭圓嘴尖,四肢長,頸長而身短,尾扁圓,如系吃過初奶的仔鹿,則蹄部無水蹄而有磨痕。馬鹿胎與梅花鹿胎相似,只是體大、頭大、肢長,毛色較深,花斑較暗。
烤鹿胎的加工
烤鹿胎系將鮮鹿胎經烘烤脫水,便於保存、運輸和應用。烤鹿胎是鹿胎膏原料。方法:將鮮鹿胎連同胎膜、胎衣一起(放出胎水),用細鐵絲或細繩將胎兒像在腹中的形狀綁好,放在80∼100℃烘箱中烘烤。當見到鹿胎兒腹部膨脹時,用細鐵針或竹針刺破腹胸部,放出氣體或液體。烘烤過程中不可觸動,以免掉毛,影響外觀。成品鹿胎黃褐色,帶有酥香味。保存在乾燥通風陰涼處,防霉、防蛀、防鼠。
鹿胎的化學成分
梅花鹿的胎藥材稱花鹿胎或鹿胎,是生產中成藥「鹿胎膏」的原料。鹿胎的藥材貨源比較混亂,主要是藥用部位不同。烤鹿胎之名,首見於《本草新編》。至清?張璐著《本經逢源》才有較詳細的記載。璐曰「鹿胎其嘴、尾、蹄距與生鹿無異者為真,……,入藥取真者酥黃用」,從性狀和炮製看.古人所用鹿胎,似妊娠中期的胎鹿。現代文獻對腐胎的貨源,也有主張是鹿科動物梅花鹿的胎兒,即鹿胎的藥用部位,古今文獻名為「胎鹿」,不過現在馬鹿的胎兒也作為鹿胎入藥。專家楊洗塵等將妊娠5個月的梅花母鹿處死,剖腹取胎,鹿胎此時身體無毛,收購規格為一等,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見下表:
鹿胎基本化學成分
項 目 |
鮮胎重(克) |
風乾重(克) |
無水重(克) |
水 分(%) |
總灰分(%) |
粗蛋白(%) |
粗脂肪(%) |
梅花鹿胎 |
1000 |
137 |
125 |
88.59 |
28.39 |
67.60 |
9.87 |
鹿胎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 |
天門冬酸 |
蘇氨酸 |
絲氨酸 |
谷氨酸 |
脯氨酸 |
甘氨酸 |
丙氨酸 |
胱氨酸 |
纈氨酸 |
含量 |
5.76 |
2.35 |
2.15 |
9.14 |
4.74 |
6.0 |
4.55 |
|
3.50 |
氨基酸 |
蛋氨酸 |
異亮氨酸 |
亮氨酸 |
酪氨酸 |
苯丙氨酸 |
賴氨酸 |
組氨酸 |
精氨酸 |
色氨酸 |
含量 |
1.43 |
1.95 |
4.56 |
1.49 |
2.59 |
2.97 |
1.25 |
3.24 |
0.36 |
鹿胎無機成分含量(毫克)
元素名稱 |
含 量 |
|
元素名稱 |
含 量 |
|
元素名稱 |
含 量 |
鈣(Ca) |
64936 |
鐵(Fe) |
|
釩(V) |
2.53 |
磷(P) |
39150 |
錫(Sn) |
20.78 |
鈷(Co) |
1.45 |
鈉(Na) |
18141 |
砷(As) |
8.81 |
鉬(Mo) |
1.69 |
硫(S) |
12276 |
鍶(Sr) |
7.75 |
硒(Se) |
2.56 |
鉀(K) |
10053 |
鉛(Pb) |
10.07 |
鎘(Cd) |
0.83 |
鎂(Mg) |
1471 |
鋇(Ba) |
5.35 |
鋰(Li) |
0.73 |
鋁(Al) |
44.78 |
銅(Cu) |
14.76 |
|
|
鋅(Zn) |
45.40 |
鈦(Ti) |
8.26 |
|
|
鹿胎的維生素和激素含量
維生素A
(國際單位) |
維生素B1
(納克/克) |
維生素B2
(納克/克) |
孕 酮
(納克/克) |
雌酮硫酸鹽
(納克/克) |
232.5 |
0.43 |
1.27 |
9.78 |
8.76 |
鹿胎在臨床及保健上的應用
鹿胎:味甘、溫、無毒。
功效:補血、調經益腎。
主治:用於月經不調、宮冷不孕、崩漏帶下、腎虛體弱、結核,肝炎服之亦好。
用法與用量:胎粉,每日2.5--10克。
鹿胎制劑
1、參茸鹿胎膏
參茸鹿胎膏是用鹿胎與人參等多種中藥材經科學炮製熬製而成。
(1)配方:
杜仲炭3000克、人參(去蘆)2000克。鹿胎1具、橘紅2000克、熟地黃2000克、丹參2000克。鹽茴香2000克、益母草炭2500克、炒桃仁2000克、川芎2500克、荊芥穗炭2500克、白芍2500克、醋香附2500克、炒萊菔子1500克、炒白朮1500克、肉桂1500克、銀柴胡1500克、澤瀉1500克、焦檳榔1500克、姜厚樸1500克、炒神曲1500克、制附子1500克、炒麥芽1500克、赤芍1500克、焦山楂1500克、醋延胡索1500克、炒蒼朮1500克、續斷1500克、鹽吳茱萸1000克、砂仁1500克、海螵蛸1500克、茯苓 1500克、烏藥 1500克,牡丹皮1500克、牛膝1500克、醋龜板1000克、豆寇1500克、木瓜1000克、紅花5000克、木香1000克、山藥1500克、沉香1000克、當歸5000克、鹿茸(去毛)500克、甘草1000克、紅糖11千克。共46味,除鹿胎、紅糖外,計重78.5千克。
(2)製法:鹿胎處理,取新鮮鹿胎,要防止腐敗、污染及羊水流失。切開胎衣,收取羊水另置。剝離鹿胎的皮另置。將鹿胎剖腹,去淨胎糞,切塊洗淨,連同胎衣共置鍋中,加水煮熟撈出,其煎液濃縮至黏稠狀,加入胎水,加熱至煮沸,立即取下與鹿胎、胎衣的碎塊共置盤中,鋪一薄層,烘乾粉末。如系干胎可直接粉末。
鹿胎外皮切塊,加水煮3∼4次,分次乘熱過濾,合併濾液,濃縮至稠狀,乾燥,摻與上述干鹿胎中。人參、鹿茸、鹽茴香、橘紅、肉桂、川芎、荊芥穗炭。鹽吳茱萸、豆蔻、紅花、當歸、砂仁、牡丹皮、醋龜板、木香共研末,過孔徑0.172毫米(100目)篩。
除上述15味藥和紅糖、鹿胎外,其餘熟地等28味藥酌予碎斷,煎熟3次(依次煎3、2、1小時),分次過濾,合併濾液。
取濾液加入紅糖,濃縮至稠膏狀,加入鹿胎粉、藥粉攪拌均勻,模製成長方形塊,乾燥,包裝。
(3)性狀:本品為長方形塊狀,棕褐色,氣腥、昧微鹹。
(4)功效:調經活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
(5)主治: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腰腹疼痛、四肢無力、子宮寒冷、赤白帶下、久不受孕、胃蒸勞熱、產後腹痛。
(6)用法與用量:1次10克,1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溶化服下。
注意:孕婦忌服。
2、鹿胎膏
鹿胎膏是用鹿胎與各種中草藥經研磨、泡製而成。
(1)配方:川芎750克、鹿胎1具、熟地黃7500克、甘草1千克、茯苓900克、當歸750克、人參(去蘆)1600克、阿膠20千克、白芍450克、炒白朮300克、鹿角膠 7 .5千克,共 11味,除鹿胎外,計重 39.75千克。
(2)製法:取新鮮鹿胎,防止腐敗或污染及胎水流失,切開胎衣收取胎水另置,剝離鹿胎皮膚另置。將鹿胎剖腹去淨糞便,切塊,連同胎衣塊放鍋中煎煮3次(依次煎2、1、l小時)至肉化、骨酥,乘熱分次過濾取液。鹿胎皮切塊,加水煮3次(依次煎2、1、1小時)。乘熱過濾,取液,合併鹿胎液與鹿胎皮液,濃縮至粘稠狀,加入胎水攪勻,繼續濃縮至膏。
將熟地黃、當歸、白芍、人參、炒白朮、獲冬、甘草共置鍋中,加水煮3次(依次煮入正、l小時),分次過濾,合併濾液,加入鹿胎的浸膏、阿膠、鹿角膠,攪拌化開,濃縮成膏,至不滲紙為度,取出倒入盤中,冷卻、成塊。
(3)性狀:本品為長方形的固體,棕黑色,昧微甘。
(4)功效:養血調經。
(5)主治:用於婦女氣血兩虧、經血不調、行經腹痛、腰酸腿疼、久不受孕,赤白帶下。
(6)用法與用量:1次10克,且日1∼2次,用水燉化,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3、參茸鹿胎丸
參茸鹿胎丸是以鹿胎與中藥製成的丸劑。
(l)配方:人參(去蘆) 2000克、杜仲炭3000克。鹿茸(去毛)500克、鹿胎1具、橘紅2000克、熟地黃2000克、丹參2000克、鹽茴香2000克、炒桃仁2500克。白芍2500克、醋香附2500克、炒萊菔子1500克、炒白朮1500克、肉桂1500克、銀柴胡1500克、澤瀉1500克。焦棋榔1500克、姜厚樸1500克、炒神曲1500克、制附子1500克、炒麥芽1500克、炒蒼朮1500克、續斷1500克、鹽吳茱萸1000克、砂仁1500克、海螵蛸1500克。茯苓1500克、烏藥1500克、牡丹皮1500克、牛膝1500克、醋龜板1000克、豆蔻1500克、木瓜1000克、紅花5000克、木香1000克、山藥1500克、沉香1000克。當歸1000克、甘草1000克,共45味。除鹿胎外,計重78500克。
(2)製法:鹿胎的處理,取鮮鹿胎,水煮至骨肉分離,將骨肉與煮鹿湯烘乾,與上述44味藥共粉細末,過孔徑0.172毫米(10目)篩,取煉蜜為丸。藥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1.2
(3)性狀:本品為類圓球形,黑褐色的蜜丸,氣溫,味微苦、甘。
(4)功效:與主治調經活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腰痛、四肢無力、子宮寒冷、赤白帶下、久不受孕、骨蒸濕熱,產後腰痛。
(5)用法與用量:1次互丸,1日l∼2次,空腹時紅糖水或溫開水送下。
(6)規格:每丸重10克。
注意:孕婦忌服。
貯藏:放陰涼乾燥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