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鹿茸是名貴中藥材,用作藥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入藥。鹿茸在我國已有300多年的應用歷史。因此,我國古人對鹿茸片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如在《增訂偽藥條辨》一書中所載:「茸之頂尖,最首層之白如蠟,油潤如脂,名之曰蠟片;次層白中兼黃,純係血液貫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層片有蜂窩,色紫黑透孔,名曰風片,俗雲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見其鑒別之精說,辨析之明了。
按照鹿茸的加工方法:鹿茸片分為有藏血片和排血片兩類。
按照鹿茸的部位分為:臘片、粉片、紗片、骨片四個等級。
蠟片
也稱作「血片」、「嘴片」,蠟片是選擇鹿茸的頂尖部位切片而成。鹿茸的頂端外皮較厚,但內質細嫩、組織緻密、油潤如脂、色澤蠟黃、晶如蜜蠟、品質最優,所切茸片稱作蠟片。
蠟片的特徵:片面園而整齊,無空洞,不破碎,半透明、氣味微腥,有輕微的鹹味,周邊外皮有紅棕色或棕色的茸毛,皮層與茸組織結合緊密,排血片為蠟黃色,藏血片色深,血色分佈均勻。
一架鹿茸能出蠟片的部分只佔全枝茸的2.0-2.5%,切出的蠟片不過十幾片,可見,鹿茸蠟片十分珍貴,功效甚佳,藥用價值最高。
粉片
是選擇鹿茸中上段切片而成。粉片有血粉片、白粉片兩種。
血粉片:血粉片是由藏血鹿茸加工而成。
白粉片:白粉片是由排血鹿茸加工而成。

鹿茸粉片,厚度均勻、片面整齊,組織緻密,質地稍老,堅硬粗糙、沒有骨質、片光起粉、油潤較差,中間部分有肉眼可見的蜂窩狀細孔、味有腥氣、品質較蠟片次之;白粉片呈灰白色略帶黃色,血粉片呈紅棕色,血色分佈均勻。
紗片
也稱「風片」、「木通片」,是選擇鹿茸中下段切成薄片而成。紗片通常分為二紗片、三紗片、四紗片三種。紗片品質較粉片次之。
二紗片:片面園而整齊;組織緻密,質較軟而有彈性;紗眼細密,不漏紗;皮層與茸組織結合緊密。
三紗片:片面園而整齊;組織緻密,質較軟而略有彈性;紗眼明顯,不漏紗,不破碎,有光澤;皮層與茸組織結合緊密。
四紗片:片面園而整齊;組織疏鬆,質較硬,無彈性;紗眼大,略有漏沙,不破碎;皮層了茸組織結合緊密。
骨片
骨片是用最近骨端的鹿茸段切成,質量比紗片為差。如在《增訂偽藥條辨》一書中所載:最次則骨毗連,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
近代藥物學家通過藥物化學分析發現,鹿茸的頂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淺表組織細胞也是愈近頂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頂端充滿大而長的紡錘形細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間部的化學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鹿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