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作 者:李方元
20世紀40年代前,西洋參從美國、加拿大進口,進口西洋參有野生與種植兩類,野生品質優價貴。
西洋參商品藥材加工方法是:除去蘆頭(根莖)及支根(有的僅留較短的1∼2支根)曬乾或烘乾即成商品藥材,習稱「原皮參」,又稱「面參」。如再噴水濕潤外皮至軟化,再加入細砂共裝入布袋內搖撞去掉外皮,在鍋或鐵筒內底部放入硫磺點燃,上部平鋪去外皮的西洋參熏後曬乾,即成為商品藥材,習稱「去皮參」或「粉光參」。本品多以種植參加工,野生品不如此加工。去外皮硫磺熏,表面光滑色白好看,但影響療效,醫藥學家認為是不合理的加工,現已不採用。
商品藥材西洋參性狀特徵及規格
(1)野生西洋參,有文形、武形之說。文形的主根呈圓柱形,稱「順直體」,武形的主根多呈紡錘形或疙瘩形,有的留有兩個短支根,常呈「八」字分開,稱「橫靈體」。支頭大小不一,大的如拇指,小的如蠶蛹,商品名稱「野泡」或野山頂光,無蘆,無支根,表皮灰褐色,上部有暗黑色緊密環紋,下部較稀疏(支頭越小,環紋越多),質堅,體輕,有不規則的縱皺,下部有支根疤,斷面黃白色,層環紋較深,韌皮部有多數散在棕紅色小點(樹脂道)。無臭,味微苦,稍甜,有較濃的西洋參特有氣味。商品野生西洋參是以支頭大小分規格,那時的商品規格習慣以「一虛四」即每市斤(450g為200支,實為800支)。
(2)人工培植的西洋參,按其形狀也分文形和武形;按加工不同分原皮參與粉光參。原皮參多呈圓柱形或紡錘形,也有疙瘩形及橫靈體的,帶皮的形似野生原皮參,但表皮顏色較淺,呈土黃色,皮較細,橫紋略稀疏,質堅實,體較重。斷面呈白色略顯粉質,味較淡;粉光參(去度參),多選取圓柱形的種植西洋參進行加工(野生品一般不加工粉光參)。粉光參的表面呈淡黃白色,細膩光潔(與國產白干參相似),其他的與種植原皮參相同。那時商品粉光參分10支、20支、30支、40支、50支6種規格,每封5斤(相當計量為市斤,每市斤450g),全套六封,合裝一箱計30市斤。
外觀經驗鑒別以條勻,橫靈體,表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環紋緊密,質硬,體輕,斷面黃白色,樹脂管明顯,味微苦,稍甜,西洋參特有氣味濃厚者為優。
西洋參入湯劑的飲片加工,分為切片、剪段、細粉。切片:先用清涼水浸泡3∼5h(水量盡量少),撈出或傾出多餘水,濕布蓋悶12∼24h,至體外濕度一致,切成極薄片,曬乾(潮干時要蓋紙平壓防打卷,應呈平片)。剪段:多在調劑時臨時加工。細粉:多用碎渣研細,過100目篩,供湯劑沖服,加工過程中要防止損失藥效。
美國原皮參加工技術
美國大多數參農是採用變溫加工方式,有的參農是採用先高溫後低溫,也有部分參農是採用先低溫後高溫的方式(劉鐵城1995)。在加工過程中,大多採用機械操作,參根挖出以後,首先放如洗根機,清洗附在參根上的泥土,清洗以後取出,按大、小分別排放到乾燥盤內(金屬網紗製成),再放入到多層的木製架上晾曬,除去表面的水分,然後放到風乾室內(架子上)烘烤,開始溫度為16∼17℃,2∼3天後增至22℃,以後則每天使溫度增高0.6℃,當溫度達到29∼32℃時,溫度不再增高,一直到完全乾燥為止。
先高溫後低溫乾燥方式,開始時溫度就保持在38∼44℃左右,當參根出水萎蔫時,再下調至32℃,一直到全部乾燥為止。
加拿大原皮參加工技術
加拿大多倫多誠富參場的原皮參加工技術屬先低溫後高溫的乾燥方式,參根清洗以後去除參體表面的水分,然後放入乾燥室內烘烤,開始的溫度保持在23∼27℃,經38∼40個h以後,再使溫度緩慢上升,到乾燥後期,使溫度保持在37∼39℃,一直到完全乾燥後取出(崔德深等1984)。
國內各產區原皮參加工技術
1、控溫調濕乾燥技術
鮮參出土後,洗淨泥土,去掉參根病疤,然後按大、小分開上盤,先放室外風乾,去除參體表面水分,再入低溫乾燥室,室內溫度保持在25∼27℃,每30分鐘排潮一次,排潮時間為20分鐘,乾燥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以下,持續2∼3天,此時鬚根頂端已干變脆,然後移入高溫乾燥間(溫度保持在28∼30℃),此期間每半小時排潮一次,每次20分鐘,室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0%以下,持續4∼5天,當側根能彎曲,參根主體變軟時,升溫32∼35℃,每小時排潮一次,排潮20分鐘,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以下,持續3∼5天,當主根表皮稍硬,側根較堅硬時,室內溫度降至32∼30℃,每小時排潮一次,排潮20分鐘,相對溫度控制在40%以下,一直到乾透為止。整個加工過程為20∼25天,參根主體含水量在10%以下時,即可出室(滿桂蓮等1990)。加工後的原皮參,皮色土黃,無光澤,質堅,斷面乳白色,粉質,氣味芳香濃郁,味甘苦,密度1.1515g/cm3質重,其人參總皂甙含量為6.37%。氨基酸含量(表1)。
表1 氨基酸含量測定
氨基酸 |
含 量(%) |
氨基酸 |
含 量(%) |
天門冬氨酸 |
0.548 |
異亮氨酸 |
0.341 |
蘇氨酸 |
0.191 |
亮氨酸 |
0.437 |
絲氨酸 |
0.180 |
酪氨酸 |
0.368 |
谷氨酸 |
0.727 |
苯丙氨酸 |
0.457 |
甘氨酸 |
O.187 |
賴氨酸 |
0.373 |
丙氨酸 |
0.320 |
組氨酸 |
0.307 |
纈氨酸 |
0.320 |
精氨酸 |
0.928 |
蛋氨酸 |
0.135 |
脯氨酸 |
0.186 |
總氨酸6.005 |
2.太陽能自然回流乾燥窒加工原皮參技術
利用太陽能熱能加工原皮西洋參,乾燥室應設在樓頂部或光照充足的地點,室內設乾燥架,每個乾燥室架長、競、高約為16m x0.8m x 2m,可設5∼6層,每層可排放乾燥盤25個,如乾燥室面積為250m2,總裝盤數為1000盤。乾燥盤可用木框和竹簾,長、寬、高為90cm x 45cm x 5cm,每盤可裝參 2.5∼3.5kg。自然回流窗規格為90cm x 70cm,可根據室內溫度、濕度、風向進行人工開閉進行調控。太陽能自然回流乾燥室9月份平均溫度為30.25℃,由於乾燥室內晝夜溫差大,一般在10℃以上,使白天乾燥時形成的硬殼,在夜間降溫時,根內軟心部分所含水分很快滲透到外表,這樣週而復始,使鮮參得以乾燥透徹,不留軟心,產品堅實,密度大(1.164g/cm3),乾濕比1:3.08,人參皂甙含量:l年生5.08%、 2年生6.71%、3年生7.41%、4年生7.08%、5年生7.28%。特點:1)投資少,省電省煤,減少污染,由於晝夜溫差大,使參乾燥透徹,不留軟心;2)產品堅實,密度大,皂甙含量較高;3)利用太陽光能殺菌,在加工過程中,鮮西洋參參根腐爛的很少。
3.利用溫室熱力加工原皮西洋參技術
利用溫室作用產生的熱能加工原皮參,方法簡便,此法適宜在氣候乾燥地區,空氣濕度大的地區較難使用(王鐵生等1990)。北京地區9、10月收穫西洋參時正值秋高氣爽乾旱少雨季節,利用溫室熱能產生的熱力加工原皮參最為適宜,早晨室溫20℃左右,中午溫室最高溫度近50℃,午後30℃,夜間15℃左右,實際上是屬自然變溫的乾燥方式。由於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夜間根內軟心部分所含水分就能很快滲透到外層,這樣晝夜反覆乾燥,參根乾燥徹底,2周內即可全部乾透,而且乾燥的質量也好。為了防止陰雨天或10月份氣溫變低,可在溫室中搭設火炕加溫。質量檢測:l)參棒含水率10%左右; 2)密度1.155g/cm3;3)人參皂甙含量為7.02%。
4.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原皮西洋參加工技術比較
(1)乾燥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原皮西洋參加工採用變溫乾燥法(黃朝輝1999)。前期低溫乾燥溫度為20℃,時間2∼3天,中期高溫乾燥,溫度為47∼49℃,時間8∼10天,提出西洋參的乾燥減重的數學模型為Y=93.08289-24.23783logX,式中:Y為乾燥的西洋參占原鮮參重的相對百分率,干重/鮮重(%);X為乾燥的天數。
根據模型,當參根干重/鮮重(%)接近64%時,進入中期高溫乾燥,後期低溫乾燥;當干重/鮮重(%)接近35%時,乾燥溫度降到32℃,乾燥至參根含水率在13%以下,干重/鮮重(%)值大約在30%∼31%時,停止乾燥。
北京懷柔原皮西洋參加工亦採用變溫乾燥方式(王剛等1997)。前期低溫乾燥溫度23∼25℃,時間2∼3天,中期高溫乾燥,溫度為30∼32℃,時間4-5天,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以下,當參體主根外層變硬,側根堅硬時,乾燥室內溫度降至25∼30℃,室內相對濕度控制在40%以下,直至達到乾燥要求的質量標準為止。
(2)產品質量
(1)表現性狀。東北、華北兩地西洋參產品表現性狀基本相同,主根細長,多呈圓柱形,少有圓錐形和疙瘩形,帶有蘆頭或不帶蘆頭,表面呈暗黃色,環紋深而細密,有明顯的皮孔和直根橫痕,體硬,斷面平齊,呈淡黃白色,有淺黃棕色形成層菊花環,氣微香,味苦,微甘,具備西洋參典型性狀,與美國。加拿大西洋參基本一致。
(2)物理性狀。含水率均達到規定標準,密度(表2),吸濕率(表3)。
表2 東北、華北原皮西洋參密度比較
內 容 |
重 復 |
平均值 |
東 北 |
華 北 |
東 北 |
華 北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
|
重 量(g) |
11.9 |
7.0 |
9.4 |
12.70 |
8.0 |
10.4 |
9.433 |
10.37 |
排開水的體積(cm3) |
10.0 |
5.9 |
8.0 |
11.00 |
6.9 |
9.0 |
7.967 |
8.97 |
密 度(g/cm3) |
1.19 |
1.186 |
1.178 |
1.155 |
1.159 |
1.156 |
1.185 |
1.157 |
(引自王鐵生等,1990,人參研究,1:48和劉鐵成,1995,《中國西洋參》135)
表3 東北、華北原皮西洋參吸濕率比較
內 容 |
重 復 |
平均值 |
東 北 |
華 北 |
東北 |
華 北 |
Ⅰ |
Ⅱ |
Ⅰ |
Ⅱ |
|
|
吸濕前重量(g) |
20.23 |
20.11 |
20.25 |
20.26 |
20.17 |
20.255 |
吸濕後重量(g) |
21.71 |
21.59 |
21.72 |
21.77 |
21.65 |
21.745 |
吸 濕(%) |
7.32 |
7.36 |
7.26 |
7.45 |
7.34 |
7.355 |
(引自王鐵生等,1990,人參研究,1:48和劉鐵成,1995,《中國西洋參》135)
(3)化學成分。西洋參總皂甙含量(表4)。
表4 東北、華北原皮西洋參總皂甙含量比較
內 容 |
重 復 |
平均值 |
東 北 |
華 北 |
東 北 |
華 北 |
Ⅰ |
Ⅱ |
Ⅰ |
Ⅱ |
|
|
總皂甙含量(%) |
5.66 |
5.60 |
8.06 |
7.95 |
5.63 |
8.005 |
摘 自:《中國人參和西洋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