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山參
吉林參茸網
人參
 
 

人參移山趴
  放山時發現了野山參幼苗(山參捻子),由於重量小不宜作貨,於是放山人集中所獲,將野山參幼苗移栽到便於看護的山野林下,使其在野生環境下再自然生長十幾年或幾十年後再采收做貨,這樣長成的人參稱作「山移山」,俗稱「移山趴」或「山趴」,是傳統意義的移山參。若將采獲的野山參幼苗移栽到人工看護的參園子或庭院內生長則稱作「山移家」。

  「山移山」與「山移家」都是將野山參幼苗進行了移栽,前者是改變了野山參的原生地,移栽後繼續在野生環境下生長,野生環境沒有改變;後者是既改變了野山參的原生地,又改變了其生長環境,由野生變為養植。雖然遺傳基因是野生的,前期生長環境也相同,但由於後期生長環境截然不同,因此,二者性狀特徵存在很大差異,不能等同。由於在採挖過程或移栽過程中根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且移栽方式多數是斜臥或平臥的,與原來的根系分佈形式不同,又因移栽後的土壤往往較鬆軟,養份充足,主根被全部埋在土裡,因此性狀特徵變化較大。

  【蘆】通常較短,蘆的生長方向出現驟然轉向,稱為「回脖蘆」或「轉蘆」,多為二節蘆,無三節蘆; 多見蘆碗分佈不連續或形態不連貫,後期的蘆碗驟然放大,主因是被移動後,土壤變松所致。

  【艼】常見毛毛艼、掐脖艼,偶有棗核艼;艼多呈上細下粗狀,多上蹺或旁伸,下順的少,也是由於後期在斜臥或平臥的體位下生長,不定根向下自然伸展,但當我們把主根向下拿在手裡時,這些原本向下伸展的艼就被看作是上翹或旁伸的了,另外因土壤變松,故「毛毛艼」較多。

  【體】橫靈體、順體、笨體都有,主體質地較純山參鬆軟,體下垂,中下部較肥大,習稱「大屁股」或「墜肚子」;腿常常上細下粗,腿多為二條或三條,單一者少,而且分腿(分襠)多數不靈活,常有擰腿的或拼腿的現象。

  【紋】外皮多粗糙,皮質鬆軟,不緊細,黃白色,無光澤;橫紋粗淺,常斷續分佈而不連續。常稀疏地延伸分佈到主根的中下部,甚至主根通體全有紋。

  【須】老移山趴的須條與野山參相似,具有皮條須,珍珠點比較明顯;但移栽後生長年限少一些的移山趴須少而細長,毛毛須較多,且多呈扇形分佈,珍珠點不明顯。

  「山移家」由野生變為養植,雖然是野生基因幼苗,但在人工培植的優適環境下生長,其性狀特徵與「山移山」比較差別甚大。蘆頭多數為回脖蘆;艼多、艼大、艼嫩;順體、笨體較多,體下垂;表皮黃白色、粗糙松泡、無光澤;橫紋浮淺,跑紋;根須如同栽培參順直柔弱,珍珠點不明顯。另外,最大特點是比重大,鋼硬、漿氣很足,放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

  「山移山」。這種移山參的遺傳基因是天然野山參,有野性,後期生長環境仍然是荒野山林,與天然野山參相比唯一的區別是進行過移栽,所以是移山參中最好的一種。「山移家」雖然也是野生基因,但由於後期生長環境在參園子或庭院,使得其形體和內在質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所以這種移山參的品質不如「山移山」好。

        圖3-2 移山參                                 圖3-3 移山參
            移山參                       移山參

 
人參
 
返回首頁本站聲明公司位置聯繫我們關於本站網站地圖       
  深圳市福源堂參茸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深圳市濱河大道5003號愛地大廈東座1402
  業務聯繫:韓先生  移動電話:86-15943029168/13723771727
  辦公電話:86-755-83556106  圖文傳真:86-755-83397866
  電子郵件:okok99@ginseng99.cominfo@ginseng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