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參
吉林參茸網
人參
人參
 
  人參「須」指野山參主根和側根(分腿)上漸細的須狀根,須上長有不規則分佈的小疙瘩,是細小的吸收根留下的愈傷組織,習稱「珍珠點」,也稱「珍珠疙瘩」。

  野山參生長年代久遠,短則生長三四十年,長則百八十年,乃至幾百年,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生態環境複雜多變,歷經磨難,所以鬚根的生長承載著大量的生物信息。鑒別野山參的鬚根,主要從形態和質地兩方面進行鑒別,即對野山參的「須」和「珍珠點」進行鑒別,通過鑒別「須」和「珍珠點」,可以估斷野山參的參齡、甄別純貨與各種趴貨、審視其美感程度,辨析其生長過程、生態環境等等。

【須】野山參的腿總是自然地過渡為幾根細長的主須,而側須較少,腿與須之間通常沒有明顯界限,鬚根稀少而細長,一般長達30-60厘米以上,年老的山參長及1米有餘,通常鬚根是主根長度的3倍以上;生長年代久遠的野山參,主須只有一兩支,光溜、圓潤、簡約沒有分支,沒有毛須,分外清秀,須條清疏不亂、不併攏;鬚根質地木質部呈半纖維化,澱粉含量少,因而纖維緊柔,不易折斷,有一定的彈性張力,新鮮時鬚根質地柔韌,稍加彎曲鬆手後會回復原狀;鮮品加工成干品後,原來彎曲的造型,依然如故,有的彎曲微細,自然成紋;有的彎曲飛揚,轉左則右;有的彎曲迥旋,龍飛蛇舞,美名為滾皮須,龍纏須,習稱「皮條須」。

  野山參鬚根的性狀與園參、趴貨有本質的區別。園參趴貨之須短而嫩脆,多叢生如刷帚狀。夠老的野山參,須條圓潤光溜,而且大氣磅礡,大彎大曲,少分支,柔而見韌,長而見秀,可謂「須似皮條長又清」。野山參長出「皮條須」,像長出棗核艼一樣,是老山參的標誌,參齡起碼也得七八十年以上。「皮條須」末端的吸收須韌而老健,即使加工成干品,仍保持它原來的彎曲狀。年幼的野山參,生長旺盛,側須多而短,叢生散亂,全身長滿了許多季節性吸收須,柔而軟蹋蹋,毫無韌勁,製成干品,呈自然下垂狀,少彎曲,酥脆易斷。通常鬚根多而短,則表明生長年份短,須雜攏則可能是生長過程中被移動之故。南方人知道皮條須是野山參的特徵,但見過皮條須的人不多。沒有見過鮮貨,則沒有感觀經驗,就一句「圓潤光溜」很難揣摩領會。富有經驗的放山老藥工,觸摸須條,根據柔韌程度,能大約判斷出野山參的年限,比看蘆頭、皮色更準確。

  野山參特有的「靈氣」不僅體現在體靈腿尖上,更有趣的是體現在神采飛揚,天機活潑的須條上,須條特有的彎曲性狀與形態,彰顯出野山參的須條野趣無窮,美不勝收,一句「須似皮條長又清」遠遠不能涵蓋它的靈性與美感。東北人深諳其中韻味,讚美它的飛動異常,訴說它的緣故由來,常常津津樂道,陶然自醉,而南方人缺少感性知識,少有悟性。

【點】點是指根須上不規則分佈的根瘤狀突起組織,是細嫩的吸收根脫落留下的愈傷組織,多年積累而成,形象一串珍珠,故稱為「珍珠點」

  通常人參生長五六年後,鬚根上常常顯現出或多或少的疣狀突起物,即所說的「珍珠點」,在較大或較老的新鮮園參上可以明顯見到。野山參鬚根上的疣狀突起往往十分明顯,宛若一串串珍珠,通常從較粗的鬚根一直延伸分佈到細小鬚根的末梢,有時稀疏,卻總是十分明顯,而且加工成乾貨後依然清晰顯見,這是老山參特徵之一;年幼的山參殘痕積累少,珍珠點尚小,新鮮時"珍珠點"明顯,曬乾以後不是特別明顯;較大的園參新鮮時可以見到珍珠點,但加工成乾貨後就只能隱約顯見了。  

  野山參鬚根的特徵概括起來就是:清疏不亂、纖維柔韌、彎曲悠長、珍珠點點。簡單地說就是「珍珠疙瘩皮條須」,這是野山參鬚根的顯著特徵。南看蘆頭,北看須。東北人在商貿中重視須條形態、質地的查看,因為須條的性狀特徵是判斷野山參生長年限的重要依據,鑒別時要緊緊抓住這一特徵,辨析真偽。

 
人參
 
 
返回首頁本站聲明公司位置聯繫我們關於本站網站地圖       
  深圳市福源堂參茸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深圳市濱河大道5003號愛地大廈東座1402
  業務聯繫:韓先生  移動電話:86-15943029168/13723771727
  辦公電話:86-755-83556106  圖文傳真:86-755-83397866
  電子郵件:okok99@ginseng99.cominfo@ginseng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