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文化
吉林参茸网
人参
 
  摘 要:咏参诗是浩翰的中国诗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作取材广泛,文化内涵丰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咏参诗表现内容的丰富性。
关键词:人参诗 人参外形特征 人参生长习性 人参药用价值  人参社会价值

人参人参,素来被称为百草之王,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它。“经过3000余年历史的严峻考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参是天地之精英,具有大补元气、扶正固本、抗疲劳、抗缺氧、抗癌等多种功能。”(《中国人参文化》前言)正是“人参甘温性和平,补气延年能轻身。宁神益血生津液,更治烦渴悸和惊。”所以关于人参的可利用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代人正在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一步研制开发人参产品,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古代社会,人参就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此,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谈到了人参,并编撰出了许多优美的与人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人们爱人参,用人参,咏人参。写了大量人参故事,人参诗歌。(关于这些传说,故事,已有人专门搜集并整理成书,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参的故事》,春风文艺出版社的《长白山人参故事》;关于人参诗歌,散见于各朝代的诗文中。当代人参文化研究学者孙文采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汇编整理了古代人参诗三十二首)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来表现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对人参的认识,来慰藉生活在贫困之中,渴望富裕,期盼幸福美好生活的人民,它们成为百姓的精神食粮。所以,人参就不仅仅具有了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着文学审美价值。
  然而,在此文中要论述的既不是人参的单纯的药用价值,也不是人参的特有的经济价值,更不是人参的文学审美价值,而是通过对部分人参诗歌的阅读所体悟到的人参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人参1、以诗的形式来描述人参的外形特征
  1.1 人参的地上形状特征
  目前,我国发现的较早的一首写了人参的诗篇,是南朝梁代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收录的《高丽人作人参赞》,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三丫五叶,背阴向阳,欲来求我,椵树相寻。但据我国人参文化研究学者孙文采教授考证,此诗中的椵应为椴,见其文章《一篇误传了1500年的人参赞》(《中国人参文化》P185页)笔者认同此观点。因而,这首诗正确的理解就应当为“三丫五叶,背阴向阳,欲来求我,椴树相寻。”在此,诗作者用了简捷,清晰的文字,说明了人参的外形是三个丫,五片叶子。(说明:三丫五叶是人参区别于其他参类的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人参原为野生,称为山参,最大山参为六丫各五叶,从四丫到六丫是比较难见的,而三丫五叶是比较多见的,三丫五叶就成了挖参人识别人参的重要特征。)
  1.2 人参的地下形状特征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中有诗句:“名参鬼盖须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说明名参的难以相见,人参的地下茎部分象人的形状,更是不可以轻易找寻得到。而宋代词人苏轼的《紫团参寄王定国》一诗中的诗句:“织纤虎豹鬣,蹙缩龙蛇瘿”和他的《小圊五咏.人参》一诗中的诗句“肩股或具体”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参地下茎主体部分的基本特征:人参地下茎上的须子如同虎豹颈上的长毛一样,而人参的主体部分则收缩得如同龙蛇身上的瘤子。主体部分看起来有肩膀,腿,如同人形。
  1.3 人参的颜色特征
  苏轼的《小圊五咏.人参》诗中又有“青丫缀紫萼,圆实堕红米”句。两句诗在写作上紧紧抓住了人参地上茎开花,结果时的生态特征,让人看到了人参的芽,须,珍珠点,绿色的丫枝,紫色的须萼,如同米粒般大小的圆圆的红色的果实,这是人参露在地面部分的形状。 清人王雪庵的《三宝》诗有诗句云:背阴三丫排,向阳五叶袅。红实随圆匀,黄须挺夭娇。则不仅写了人参地上枝叶的外部特征,还写了它所结的果实是:圆圆的均匀的红色的果实,地下的茎、须子都是黄色的。

人参2、以诗的形式来表现人民对人参的生长习性的认识
  2.1 喜潮湿不喜强光
  《高丽人作人参赞》一诗中有“三丫五叶,背阴向阳,欲来求我,椴树相寻”之句,说明了人参的生长习性是喜欢背光的阴性较强的潮湿之地,诗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寻找人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参喜欢与椴树为伍,到椴树附近找寻,发现人参的机率较大。短短十六字概括了这么多的内容,由此可见诗歌之精炼,诗作者对人参之熟悉,也许这首诗正是采参人所作的吧。唐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中也有诗句:“五叶初成椴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此二句一方面说明了人参的生长习性是喜欢潮湿的地面环境,喜欢与椴树为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古代时期人参的两个主要的生长地域一是紫团峰,一是鸡林,而紫团峰在山西的长治境内的太行山上,鸡林在东北的长白山以西,所以古时人参的主要的产地是山西长治地区和东北的长白山区。
  2.2 可移根种植
  既可园栽,又可盆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2.1 人参可以园栽
  人参原为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野参,它的生长期缓慢,加上动物的破坏,产量极低,三丫五叶的参要长10年以上,难以寻觅到。四丫、六丫的参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更是极难采到这样的野参。所以人们发现了人参的药用价值后,就尝试把它移植到庭院中,由人工来养植,增加它的产量。唐人谢翱的《效孟郊体》一诗写道:移参窗北地,经岁日不至。此两句一方面说明了人参的生长习性是喜阴的。把人参移植在窗户北边的地里,那里蔽阴,一年到头也不见太阳。因为人参是喜阴的植物,移植到阴面,才适合人参的生长,另一方面由“移参”句也可看出,那时已有庭院人参植物园了。宋人苏拭的《小圊五咏.人参》一诗中有“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句,也说明了曾经把人参栽子(即不带人参茎、叶的小人参根)“移根”到罗浮山进行种植的。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人参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人参栽子须根茎叶俱全才能成活,人参栽子无地上茎,只有地下根茎、芦头未掉即可。苏拭诗的“移根”是很准确的记录,若没有实践经验,无感性知识是写不出来的。人参根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不仅埋在土里能够长出茎叶,就是放在有酒的瓶子里浸泡长出芽叶的例子也多次见诸报端。据老参农讲,人参是很泼实的,只要不损坏它的芦头芽苞,折腾它个把月再栽到地里也是会成活的。唐人谢翱的《效盂郊体》一诗中的诗句:新雨养陈根。这里的陈根,就是说逾年的宿根。不论是3年或5年生的人参根大部分都能成活。这是参农的实践经验,是可信的。因为人参是以种植的1年或2年的参苗移植到池子里,再长2至4年才能收获。
  2.2.2 人参可以盆栽
  清代乾隆帝的《驻跸吉林将军署复得诗三首.之一》诗写道:皇祖当年驻棨衙,迎銮父老尚能夸,讵元洒扫因将敬,所喜朴淳总不奢,木柱烟筒犹故俗,纸窗日影正新嘉,盆中更有仙家草,五叶朱旒茁四丫。其中的“盆中更有仙家草”句,向我们展示了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时,盆栽人参就已经有了。人参不仅可以在野外,园地里生长,还可以在盆中种植。
    2.2.3 喜在疏松的黄土中生长
   “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苏轼诗《小圊五咏.人参》)这两句诗意思是说人参长到了年头还是那样生机勃勃,黄土要亲自动手疏松。进一步说明了人参旺盛的生命力。一些植物待果熟蒂落,不经严霜,自动衰老变黄,而人参不经严霜不变黄,可谓一年到头生气勃勃,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黄土手自启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参喜好在黄土地中生长。吉林农业大学土化系窦森博士说人参不喜欢肥力特别高的土。肥力高的土,人参长得太快,其质量不好,还容易得病。黄土比较干净,长在黄土地上的人参病少。虽然长得慢一些,但长得好,质量高。有经验的老参农在养植人参时往往要在黑土里掺一些黄土。苏轼深明此理,他不仅在《小圊五咏.人参》中写了一句“黄土手自启”,而且在他的《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里也有一句“细属黄土栽三丫”由此可见,苏轼关于人参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栽培人参不仅要松土,而且要拨草。二是手自启几字,可谓是一语双关,它一方面说明了苏武是亲自动手栽培人参,而不是让下人为他栽培人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栽培人参只能用手,而不可以用锄头铲草松土的。据研究发现人参忌铁,采参者的采参工具一般都是非金属的。在参地里,为了避免铁制工具伤害人参根,参农们一向是以手指头拔草、松土。日常农工在农田里间苗,拔草时干不了一天,指甲根就会起倒枪刺儿,而参农在参地里拔草松土,干上一春一夏也不起倒枪刺儿,足见人参确实是宝草、神草,连它旁边的黄土也含有宝物了。

人参3、以诗的形式来表现人参所具有的药用价值
  自从人们发现了人参之后,就在研究它,并逐渐发现它的药用价值。日本人参专家有地滋说:“人参是一种罕见的安全药”(《抗衰老妙方》),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也不断地总结出了人参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指出: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指出:人参无毒。人们把人参广泛地应用在了实际生活之中,在部分诗作中表现了出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人参文化。
  3.1 人参可镇定,安神,愉悦精神
   苏轼久服人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圊五咏.人参》诗曰:“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就表现出这层意思。诗意说,人参牺牲了自己,献出自身,来帮助我活命,吃了人参后,身体壮健了,我以最庄重的以臣拜君之跪拜礼,向你五体投地叩头致谢。由此可见,苏 轼久服人参受益最大。他有诗句口“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说明了人参的药用价值,其重要的功能。吃了人参之后,他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心神安定,再也不担心得病了。关于人参这一方面的功用,《神农本草经》人参条有说明:“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3.2 人参可滋补身体,养颜益寿
  清代诗人成多禄的《佳者名大山》诗云‘三丫五其叶,佳者名大山,服之令人寿,可驻童时颜。’也说明了人参的功用可令人长寿,可使人保持青春。清人杨宾的《柳边纪略》中写人参: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营州非旧种,上党亦空名。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 人参品绝贵,闻说可长生。也采用了长久以来民间关于人参可以延年益寿的传闻,并认可了这一传闻,写成了诗句。
  3.3 人参可使头发漆黑
  金人元好问的《王学士 <熊岳图> 》诗日“洗参池水甜于蜜,玉堂仙翁发如漆”说明洗人参的水都富含营养,对人体极其有益,长期在洗参池前劳作的人头发漆黑,人不显老。人参含有糖类,参水含有淡淡的酣味,说“酣于蜜”有些夸张,但确有人食人参而头发变漆黑。据称生发灵就是人参与多种药物配伍精制的,是治疗和预防脱发之良药。
  3.4 人参可以治疗糖尿病
  唐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中有诗句:殷勤润取相如肺。此句可解释为汉代的司马相如曾患渴病(消渴病)《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近人据古书所传消渴疾病候,如多食、渴饮、溲多、发痈疽等,认为此症即为糖尿病。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发现人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了。
  以上只是笔者通过阅读部分咏参诗发现的古人所发现人参的药用功能。实际上,现代人经过多方研究,发现人参不仅仅只有以上的药用价值,还可以治疗人体多方面的病状,如人参可以用以治疗高血压,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可解酒毒,可治贫血病,可治更年期综合症,可抗癌等等,所以又有人称人参为“万能药”。
   3.5 人参不是百宝丹,要慎服人参
  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完美无缺的灵丹妙药,人参虽是百草之王,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但人参也有它疗效的范围,人们在使用人参治疗疾病时,也要注意对症下药,要谨慎使用。要注意药物之间的搭配,注意人参使用剂量的大小。
  我国的古人是很聪明的,在部分咏参诗中谈到了诗作者对人参药用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如乾隆的《咏人参》一诗中有诗句:地灵物产资阴鸳,功著医经注大端。善补补人常受误,名言子产悟宽难。一方面,说明了人参在医学上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的美名,另一方面,作者也认识到:人参虽善补,但补人参的人常常受害。说明服食人参一定要甚用,要熟悉人参的药理作用。否则不仅不会有益处,反而要受害。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人参能大补元气,是针对虚症而言,由于对人参的加工方法的不同,人参又分为白参和红参两类,也有用法的分别,虚症有虚热和虚寒之分,白参用于补虚寒,等于落井下石,红参用于补虚热,无异于抱薪救火,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如果不明自身的病症,不明人参不同的药理作用就盲目地进补,必将受害。清代医学家朱钥著《本草诗笺》中也有记载:人参功大益精神,甘苦微温性自驯,反与藜芦休并用,畏同盐卤莫相亲。其中的“反与……”句说明了两种药物在一起使用的禁忌情况。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相反。人参与某些药物在一起使用,就会起这样的反应,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慎用。清代黄叔灿辑的《参谱》中记载:人参乃是草中王,价昂金珠利万方……此物补中益精气,功能起死返生乡,用之不当常伤命,杀七生三须究祥。说明了人参对人体的好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但是用之不当也会要人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药大辞典》中释参条写道:“人在内服3%的人参酊剂100毫升后仅感到轻度不安和兴奋,内服200毫升,可出现中毒现象,全身玫瑰疹,搔痒,头痛,体温升高及出血。曾有一内服人参根酊剂500毫升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人参4、以诗的形式表现了人参的社会审美价值
  《人间词话》写道:彼之心与我之心会,方能传世。诗歌作品的价值有赖于读者的发现,作品的社会功能也靠读者发掘出来。
  4.1 透露参农的采参生活
  采参是一种古老的劳动方式。据我国人参文化研究学者孙文采教授考证,由于采参的环境是在茫茫的林海,在此挖参,如同大海捞针,所以它需要集体的合作。一帮放山人就是一个采集劳动小组,是一个初级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人要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采参人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他们要在山中度过多日,在山中吃住。所以他们外出时要带上粮食,简单的行李,挖参的工具。并且所有的挖参人必须要有集体的观念。部分咏人参的诗作就表现了这样的生活内容。清人王雪庵的《三宝》诗写采参人的生活是“裹粮事寻搜,携铲费剔挑。”以精炼的语言写了采参人携带着粮食、挖参工具进山费尽心思细细寻参的生活状态。清人成多禄的《佳者名大山》一诗则进一步表现了采参人的生活,“我闻采者云,冥搜岩壑里。群携夸父杖,联肩翼而起。”形象地描绘了采参者聚精会神地在山沟里寻找人参,一群群人手执找参用的索拨棍,列成一行,如同联肩一样(实际上左右是有一定距离的,约一索拨棍远),而从山下往山上拨草寻参时,则如同展翅起飞一样。
  4.2 透露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是独处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在交往中,人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最珍贵,也是最使人难以忘怀的。部分人参诗作借着咏参诗,抒发了人间的这种真情。
  段成式的《寄周繇求人参》诗云:“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意为五叶人参能送我吗?而周繇的《以人参遗段成式》则日:“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惭非叔子空持药,更请伯言审细看”意为人参是很珍贵的,我有更为珍贵的人形体的上等品人参,今送与你,请你细细地端详。二首诗一应一和,显示了二人的友谊。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一诗,先是写了人参的生长特征,生长地点,接着写了人参的难以寻觅,之后写了人参的无比珍贵“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而友人把这珍贵的人参赠与陆龟蒙,足见二人友谊之深长。以上的诗句只是从人参的难以寻觅与药用价值的角度写了人参的珍贵进而渲染人与人之间友情之深。
  4.3 透露人参的经济价值
  部分咏参诗句则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写了人参的昂贵,清代黄叔灿辑的《参谱》中记载:“人参乃是草中王,价昂金珠利万方”诗,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在人民生活中产生传播并应用。它可以广泛地表现社会生活,它最早出现是用来记录的,记录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随后它的文学性才逐渐增强起来,用来抒情,用来言志,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咏人参诗是我国浩翰精深的诗歌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作,是出于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它的感情真挚,不矫揉造作,多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情感,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它表现了人民在生活中体样的丰富性,感情的真挚性,实践的长期性和创作的即兴性。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结晶,智慧的结晶。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些诗作时,我们会再度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体会到我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参
 
返回首页本站声明公司位置联系我们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深圳市福源堂参茸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深圳市滨河大道5003号爱地大厦东座1402
  业务联系:韩先生  移动电话:86-15943029168/13723771727
  办公电话:86-755-83556106  图文传真:86-755-83397866
  电子邮件:okok99@ginseng99.cominfo@ginseng99.com